2010年,世界汽車總產量為7761萬輛,其中乘用車產量為5826萬輛。按照區域劃分:亞太地區生產汽車4081萬輛,歐洲(含土耳其)地區生產汽車1960萬輛,美洲地區生產汽車1661萬輛,非洲地區生產汽車59萬輛。
按照世界汽車總產量以及鋼輪、鋁輪的配置比例作粗略的估算,全球汽車的OEM車輪配套量約為4.2億件,市場價值約138億美元,其中鋼制車輪約48億美元,鋁合金車輪約90億美元。
1、商用車
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公路用車已經全部采用無內胎車輪,在這些國家已經沒有生產有內胎車輪的工廠。鍛造鋁合金車輪正在逐漸被使用和推廣,與鋼車輪比較,鍛造鋁合金車輪在重量上更具有優勢,但價格比較高。
產品直徑大部分在24.5吋以內,輪輞寬度最大為14吋,寬度9.00吋至14吋之間產品大多為替代后輪兩輪對裝的產品,目前產品國內很少被使用。
輕量化的要求越來越高,美國的22.5×8.28、22.5×9.00無內胎車輪大部分能控制在40公斤甚至35公斤以下。而國內同等規格的車輪個別廠家已突破40公斤以下,但很難突破35公斤以下。
發達國家的車輪在材料性能、產品重量、精度、產品性能的一致性等方面仍優于我國的產品。
有內胎車輪在發展中國家(包括我國)還在大范圍的使用,如中東、非洲和南亞等地區,其規格尺寸在逐漸加大,直徑達到25吋,寬度達到12吋,結構形式有二件式和三件式。
2、乘用車
國外乘用車鋼輪的比例較國內高,中檔以下車型大部分采用鋼輪,其裝飾罩的性能較好,外形多樣美觀。凡是與落地胎不同規格的備胎都選用鋼輪,這種鋼輪主要是臨時代用,它直徑大,寬度小,重量輕,攜帶方便。另外房車、拖車和冬季用車輪一般為鋼車輪。
與國內比較,國外乘用車車輪直徑范圍偏大。歐洲地區車輪尺寸主要為14"~22" ,北美地區車輪尺寸主要為14"~30" 。亞太地區車輪尺寸主要為13"~20" 。17"以上的車輪基本都是鋁車輪。
鋼車輪主要是涂裝車輪,顏色有黑色、銀白色等,然后表面配以各種樣式的裝飾罩;鋁合金車輪主要有涂裝和亮面車輪,亞太地區是車輪的最大生產地區,各種規格尺寸、各種顏色的車輪都在生產,特別是電鍍輪,幾乎全球的電鍍輪都在亞太地區生產。
3、產品發展趨勢預測
伴隨著金融海嘯能源緊張局勢的影響,節能被提到更高的高度。由原來的重點發展SUV、大排量汽車、大車身乘用車轉為開發小型乘用車。為此24吋以上的車輪,需求量銳減。
可以預見未來幾年車輪產品的發展趨勢為:
歐美和日本的世界著名車輪集團,代表著當今最高的車輪制造技術水平。主要表現為:
1、產品研發能力強,能夠與主機廠同步開發甚至超前開發。產品設計時,借助先進軟件和成功經驗,對產品進行CAE分析和模擬驗證,縮短了開發周期和降低開發成本、提高用戶的滿意度;產品驗證能力強,通過臺架驗證能基本預測出產品的使用壽命。
2、輕量化技術走在前列,包括輕量化設計技術和輕量化制造技術。如:旋壓輪輞技術、變形硬化輪輞技術、輪輻中空技術等。
3、制造技術水平高、生產效率高,他們都擁有一流的制造技術,單機生產效率高,產品制成率高。以16吋鋁合金車輪為例,Enkei的鑄造周期為220S,Speedline公司的鑄造周期為280S,而國內普遍在320S以上。以14吋鋼車輪為例,Magnetto的生產線500件/小時,國內生產線最快為180件/小時。
4、工廠自動化程度高,制造過程廣泛地采用機器人或機械手,一條鋼車輪的輪輞合成線僅需6人巡視,產品質量高且穩定。
1、鋼輪行業
目前,國際鋼輪行業的生產集中和寡頭壟斷格局逐步形成,在幾大主要的汽車市場已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寡頭壟斷格局:
北美市場基本上由Hayes Lemmerz International,ArvinMeritor、Accuride三個制造商所瓜分;
日本市場則基本由Topy,Central Motor Wheel和Ring Techs瓜分;
歐洲市場,Hayes Lemmerz International,Michelin Wheel Division和Magnetto Wheels三個集團分享了絕大部分的鋼輪市場份額。
國際車輪制造集團,普遍實行了全球化的發展戰略。最典型是Hayes Lemmerz International,該公司目前在全球擁有22個車輪制造廠,各種車輪的年生產能力超過6,300萬只。與其對應,國際車輪行業出現了兩個重要的“歐、美、日”跨洲際聯盟:
A.Magnetto Wheels(歐洲)、Accurid(美國)和Topy(日本)的聯盟,該聯盟的鋼車輪年產量達到5,300萬只。
B.Michelin(歐洲)、ArvinMeritor(美國)和Ring Techs(日本)的聯盟。該聯盟的鋼輪年產量約為4,700萬只。
國際車輪行業跨洲際聯盟的合作領域主要是在技術和市場的層面,包括共享新技術,建立全球性的供應網絡等等,也出現了資本紐帶關系,主要方式是互相持股。
2、鋁輪
歐美主要專業生產鋁合金車輪制造廠其生產能力都在1500萬件左右,與我國的企業規?;鞠喈敗?/span>
亞太地區(日、韓、中國臺灣)是傳統的鋁合金車輪生產地區,該區域大部分工廠或停產,或轉移到中國大陸和東南亞地區。
北美地區相繼有鋁合金車輪工廠關閉,盡管2009年北美OEM市場本土企業還占據78%的鋁輪份額,但售后市場90%的份額被海外企業瓜分。墨西哥承接了部分從美國搬遷出來的鋁合金車輪工廠的生產,產品大部分返銷回北美,但產品質量還有待提高,價格也無法和中國大陸競爭。
歐洲:德、意的鋁輪廠制造技術很強,產品質量一致性高仍然牢牢控制著歐洲高端品牌的份額和大部分普通OEM市場份額,由于生產成本偏高,價格競爭力不強,產能在向捷克、波蘭及土耳其轉移中。
上述地區的車輪制造商通過技術改造,保持其在產品技術方面的領先優勢,控制著本土的高端市場需求和主要OEM市場份額。通過在海外(中、墨、土、東南亞)建廠,提高其成本優勢。
3、未來幾年,國際車輪行業的發展趨勢
(1)大的跨國車輪集團依然掌控知名品牌汽車的OEM車輪市場。
(2)國際車輪市場競爭會越來越激烈,貿易摩擦會越來越頻繁。
(3)市場容量:歐美日維持現有水平。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車輪市場總量會有2%~5%的年增長率。
(4)北美地區的車輪生產企業艱難的局面難于改善,進一步導致企業減產或將外遷。中國及其它低勞動力成本國家的車輪將會擴大北美OEM市場份額,本土企業的市場份額會從當前的80%逐步下降至50%。
(5)亞太地區:日、韓和中國臺灣由于勞動力短缺和高成本,企業盈利能力大為減弱,難以擴大本土生產規模,將會繼續向海外輸出技術、品牌,借助其市場渠道,尋求異地發展,由于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不排除其轉移至中國的企業再次向東南亞轉移的可能。
(6)歐洲:車輪生產成本高,借助于技術優勢和技術壁壘,仍占據市場主要份額。未來將會繼續向東歐和土耳其轉移。亞洲車輪的市場份額會增長,但增長的幅度取決于自身技術進步的步伐。
四、技術標準
我國車輪行業的標準體系,基本上是依據發達國家車輪行業標準轉化而來。歐洲車輪制造商協會(EUWA) 是國際標準化組織/道路車輛技術委員會/車輪分技術委員會(代號ISO/TC22/SC19)的成員單位,EUWA頒布的車輪標準,簡稱“ES”是國際標準(ISO)結合歐共體地區要求的具體化,也代表了當代車輪標準的先進水平。其主要內容涵蓋四個方面:關于車輪的使用、維護、安裝和拆卸(8項);質量檢驗系統(1項);制造細節要求(23項);包裝、儲運、數據傳輸系統(5項)。
按照世界汽車總產量以及鋼輪、鋁輪的配置比例作粗略的估算,全球汽車的OEM車輪配套量約為4.2億件,市場價值約138億美元,其中鋼制車輪約48億美元,鋁合金車輪約90億美元。
- 產品現狀及發展趨勢
1、商用車
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公路用車已經全部采用無內胎車輪,在這些國家已經沒有生產有內胎車輪的工廠。鍛造鋁合金車輪正在逐漸被使用和推廣,與鋼車輪比較,鍛造鋁合金車輪在重量上更具有優勢,但價格比較高。
產品直徑大部分在24.5吋以內,輪輞寬度最大為14吋,寬度9.00吋至14吋之間產品大多為替代后輪兩輪對裝的產品,目前產品國內很少被使用。
輕量化的要求越來越高,美國的22.5×8.28、22.5×9.00無內胎車輪大部分能控制在40公斤甚至35公斤以下。而國內同等規格的車輪個別廠家已突破40公斤以下,但很難突破35公斤以下。
發達國家的車輪在材料性能、產品重量、精度、產品性能的一致性等方面仍優于我國的產品。
有內胎車輪在發展中國家(包括我國)還在大范圍的使用,如中東、非洲和南亞等地區,其規格尺寸在逐漸加大,直徑達到25吋,寬度達到12吋,結構形式有二件式和三件式。
2、乘用車
國外乘用車鋼輪的比例較國內高,中檔以下車型大部分采用鋼輪,其裝飾罩的性能較好,外形多樣美觀。凡是與落地胎不同規格的備胎都選用鋼輪,這種鋼輪主要是臨時代用,它直徑大,寬度小,重量輕,攜帶方便。另外房車、拖車和冬季用車輪一般為鋼車輪。
與國內比較,國外乘用車車輪直徑范圍偏大。歐洲地區車輪尺寸主要為14"~22" ,北美地區車輪尺寸主要為14"~30" 。亞太地區車輪尺寸主要為13"~20" 。17"以上的車輪基本都是鋁車輪。
鋼車輪主要是涂裝車輪,顏色有黑色、銀白色等,然后表面配以各種樣式的裝飾罩;鋁合金車輪主要有涂裝和亮面車輪,亞太地區是車輪的最大生產地區,各種規格尺寸、各種顏色的車輪都在生產,特別是電鍍輪,幾乎全球的電鍍輪都在亞太地區生產。
3、產品發展趨勢預測
伴隨著金融海嘯能源緊張局勢的影響,節能被提到更高的高度。由原來的重點發展SUV、大排量汽車、大車身乘用車轉為開發小型乘用車。為此24吋以上的車輪,需求量銳減。
可以預見未來幾年車輪產品的發展趨勢為:
- 乘用車14-20吋車輪仍然是主要尺寸;24吋以上的大尺寸車輪難于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需求水平。商用車的車輪向寬輪輞方向發展,同時鋁合金車輪的采用比例也在不斷增加。高強度、輕量化車輪將會成為高端主機廠的普遍要求。車輪裝飾方式變化不大,電鍍車輪將逐步被真空鍍膜/PVD車輪取代。適合安裝輪胎氣壓監測器的車輪會逐步興起;
歐美和日本的世界著名車輪集團,代表著當今最高的車輪制造技術水平。主要表現為:
1、產品研發能力強,能夠與主機廠同步開發甚至超前開發。產品設計時,借助先進軟件和成功經驗,對產品進行CAE分析和模擬驗證,縮短了開發周期和降低開發成本、提高用戶的滿意度;產品驗證能力強,通過臺架驗證能基本預測出產品的使用壽命。
2、輕量化技術走在前列,包括輕量化設計技術和輕量化制造技術。如:旋壓輪輞技術、變形硬化輪輞技術、輪輻中空技術等。
3、制造技術水平高、生產效率高,他們都擁有一流的制造技術,單機生產效率高,產品制成率高。以16吋鋁合金車輪為例,Enkei的鑄造周期為220S,Speedline公司的鑄造周期為280S,而國內普遍在320S以上。以14吋鋼車輪為例,Magnetto的生產線500件/小時,國內生產線最快為180件/小時。
4、工廠自動化程度高,制造過程廣泛地采用機器人或機械手,一條鋼車輪的輪輞合成線僅需6人巡視,產品質量高且穩定。
- 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1、鋼輪行業
目前,國際鋼輪行業的生產集中和寡頭壟斷格局逐步形成,在幾大主要的汽車市場已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寡頭壟斷格局:
北美市場基本上由Hayes Lemmerz International,ArvinMeritor、Accuride三個制造商所瓜分;
日本市場則基本由Topy,Central Motor Wheel和Ring Techs瓜分;
歐洲市場,Hayes Lemmerz International,Michelin Wheel Division和Magnetto Wheels三個集團分享了絕大部分的鋼輪市場份額。
國際車輪制造集團,普遍實行了全球化的發展戰略。最典型是Hayes Lemmerz International,該公司目前在全球擁有22個車輪制造廠,各種車輪的年生產能力超過6,300萬只。與其對應,國際車輪行業出現了兩個重要的“歐、美、日”跨洲際聯盟:
A.Magnetto Wheels(歐洲)、Accurid(美國)和Topy(日本)的聯盟,該聯盟的鋼車輪年產量達到5,300萬只。
B.Michelin(歐洲)、ArvinMeritor(美國)和Ring Techs(日本)的聯盟。該聯盟的鋼輪年產量約為4,700萬只。
國際車輪行業跨洲際聯盟的合作領域主要是在技術和市場的層面,包括共享新技術,建立全球性的供應網絡等等,也出現了資本紐帶關系,主要方式是互相持股。
2、鋁輪
歐美主要專業生產鋁合金車輪制造廠其生產能力都在1500萬件左右,與我國的企業規?;鞠喈敗?/span>
亞太地區(日、韓、中國臺灣)是傳統的鋁合金車輪生產地區,該區域大部分工廠或停產,或轉移到中國大陸和東南亞地區。
北美地區相繼有鋁合金車輪工廠關閉,盡管2009年北美OEM市場本土企業還占據78%的鋁輪份額,但售后市場90%的份額被海外企業瓜分。墨西哥承接了部分從美國搬遷出來的鋁合金車輪工廠的生產,產品大部分返銷回北美,但產品質量還有待提高,價格也無法和中國大陸競爭。
歐洲:德、意的鋁輪廠制造技術很強,產品質量一致性高仍然牢牢控制著歐洲高端品牌的份額和大部分普通OEM市場份額,由于生產成本偏高,價格競爭力不強,產能在向捷克、波蘭及土耳其轉移中。
上述地區的車輪制造商通過技術改造,保持其在產品技術方面的領先優勢,控制著本土的高端市場需求和主要OEM市場份額。通過在海外(中、墨、土、東南亞)建廠,提高其成本優勢。
3、未來幾年,國際車輪行業的發展趨勢
(1)大的跨國車輪集團依然掌控知名品牌汽車的OEM車輪市場。
(2)國際車輪市場競爭會越來越激烈,貿易摩擦會越來越頻繁。
(3)市場容量:歐美日維持現有水平。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車輪市場總量會有2%~5%的年增長率。
(4)北美地區的車輪生產企業艱難的局面難于改善,進一步導致企業減產或將外遷。中國及其它低勞動力成本國家的車輪將會擴大北美OEM市場份額,本土企業的市場份額會從當前的80%逐步下降至50%。
(5)亞太地區:日、韓和中國臺灣由于勞動力短缺和高成本,企業盈利能力大為減弱,難以擴大本土生產規模,將會繼續向海外輸出技術、品牌,借助其市場渠道,尋求異地發展,由于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不排除其轉移至中國的企業再次向東南亞轉移的可能。
(6)歐洲:車輪生產成本高,借助于技術優勢和技術壁壘,仍占據市場主要份額。未來將會繼續向東歐和土耳其轉移。亞洲車輪的市場份額會增長,但增長的幅度取決于自身技術進步的步伐。
四、技術標準
我國車輪行業的標準體系,基本上是依據發達國家車輪行業標準轉化而來。歐洲車輪制造商協會(EUWA) 是國際標準化組織/道路車輛技術委員會/車輪分技術委員會(代號ISO/TC22/SC19)的成員單位,EUWA頒布的車輪標準,簡稱“ES”是國際標準(ISO)結合歐共體地區要求的具體化,也代表了當代車輪標準的先進水平。其主要內容涵蓋四個方面:關于車輪的使用、維護、安裝和拆卸(8項);質量檢驗系統(1項);制造細節要求(23項);包裝、儲運、數據傳輸系統(5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