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三門峽戴卡還在一直虧損,但是在經歷了一系列的資產重組、管理革新、技術創新、文化注入之后,如今它已涅槃重生。
在位于河南省西部的三門峽市,除了遠近聞名的黃河大壩外,一個生產汽車輪轂的企業正冉冉升起。
雖然兩年前它還在一直虧損,但是在經歷了一系列的資產重組、管理革新、技術創新、文化注入之后,如今它已涅槃重生,重煥生機。
更難能可貴的是,作為一家代工企業,在“中國制造”一片哀鴻之時,它不僅順利扭虧為盈,而且以自己獨到的企業文化與管理創新贏得了品牌商的尊重和支持。
兩次重組
三門峽戴卡輪轂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門峽戴卡)的前身為三門峽天元鋁業的一個鋁加工企業。前期主要是生產摩托車輪轂,后來隨著摩托車市場的萎縮和汽車市場的興起,轉而生產汽車輪轂。
2004年,已經有16年歷史的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戴卡)開始在全國進行低成本擴張,天元鋁業的汽車輪轂制造廠也進入了它的視野。而此時的天元鋁業因為有上市需求,加之輪轂制造廠經營不佳,也有意出售。
2004年9月15日,天元鋁業正式將200萬只輪轂項目轉讓給了中信戴卡和創通(香港)集團有限公司。同時,三門峽戴卡輪轂制造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據中信戴卡的官網介紹,其是中國中信集團公司于1988年投資組建的大陸第一家鋁合金車輪制造企業,總部位于秦皇島。
有中信集團這一殷實后盾,加之經過了16年的積淀,因此到2004年,中信戴卡無論是生產技術、基礎設備、企業規模,還是市場占有率,在同行業中都具有較大優勢。
三門峽戴卡并不是中信戴卡唯一的并購目標,此前無錫戴卡、戴卡興龍、廣州戴卡旭等已相繼成立,此后天津戴卡、沈陽三花戴卡、浙江戴卡宏鑫等也先后出現。中信戴卡的官網顯示,如今,中信戴卡共有合作單位20家,經過25年的發展,已經從一個年產不足50萬只、銷售收入幾千萬元的小企業,發展成為年產近3000萬只、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元的世界最大鋁合金車輪生產企業,在世界汽車零部件生產制造領域具有重要地位和影響力。
然而遺憾的是,雖然重組后的三門峽戴卡是中信戴卡在全國的第二大制造分支,但之后數年,由于幾大股東之間的利益需求無法平抑,導致了三門峽戴卡缺失發展給養。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資金短缺、原材料成本上漲、產品無市也無價,使三門峽戴卡一直處于虧損之中。到2011年年底,三門峽戴卡產值為6.03億元,虧損5600萬元。
轉機同樣出現在2011年年底,12月2日,三門峽市政府、河南煤化集團、三門峽金渠集團和中信戴卡就重組三門峽戴卡輪轂制造有限公司在鄭州舉行簽約儀式。河南煤化集團以55%的股份入主三門峽戴卡。
扭虧為盈
據了解,截至2011年,河南煤化集團擁有國內鋁可采儲量1000萬噸。在幾內亞還擁有558平方公里、儲量達15億噸的優質鋁土礦,氧化鋁產能達40萬噸。更重要的是,河南煤化集團擁有從鋁土礦開采到氧化鋁、電解鋁、鋁合金制品及鋁材料加工一體化的發展產業鏈。在此基礎上重組三門峽戴卡,對其拉長鋁產業鏈條、提升產業發展層次能發揮重要的作用。
想法是好的,問題的關鍵是如何盡快讓三門峽戴卡扭虧為盈,步入健康發展的通道。
對此,河南煤化集團派出了富有多年制造業管理經驗的曹士強出任三門峽戴卡的董事長。
據介紹,1989年,曹士強被任命為瀕臨倒閉的開封市橡塑化工廠廠長,結果企業當年就實現了盈利,一舉扭轉了長達11年連續虧損的局面。1996年,開封市油漆廠也出現了危機,他到任后,同樣又讓企業當年就實現了盈利。隨后,39歲的曹士強又被調到鐵塔橡膠集團,這家被當時的國家經貿委列為重點脫困的企業,第二年便從“重點”變成了“典型”, 成為當時困難企業中經濟復蘇最快、經營形勢最好的企業。
如今,面對虧損多年的三門峽戴卡,已經54歲的曹士強還能否妙手回春?
當坐在記者對面的曹士強談起三門峽戴卡時,他的確很像一位醫術高明的醫生,分析起三門峽戴卡的病情、原因,直至開出藥方,都胸有成竹。
他分析道,一個企業發展得好不好,最關鍵的是人,如果企業的員工毫無斗志、一盤散沙,那么這個企業無論如何也是做不好的。而人的管理,關鍵在文化。因此,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河南煤化集團這一世界500強企業的先進文化注入三門峽戴卡,不僅把“行業領先,國際一流;用心做事,追求卓越;自強不息,堅韌不拔……”這些核心理念寫在墻上,更通過一項項具體的改革把它深入到員工的心里。
比如,通過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極大地減少了生產過程中的安全事故,讓員工感受到了企業對生命的尊重;通過建立員工職業生涯規劃,強力推進技術干部“H”型通道建設和后備干部的培養和推薦,使員工看到了未來的希望,愿意與企業共同成長,實現了人企合一;通過鼓勵員工積極提出改善提案和評選活動,促進企業精益生產,不斷提升公司的生產和管理水平……
有了團結一心的員工和管理團隊,三門峽戴卡在生產經營管理方面的一系列改革很快就取得了成效。
曹士強介紹,三門峽戴卡多年虧損,主要是因為產品毛利率低和企業費用高。在河南煤化集團重組之前,三門峽戴卡的產品毛利率低到僅為2.9%,按照其2011年6.03億元的產值算,其一年的毛利潤只有1700多萬元。而其當年的企業費用中,僅財務費用(銀行貸款利息)就3700萬元,加上管理和營銷費用,高達7000多萬元。因此,三門峽戴卡2011年虧損5600萬元是必然的。
而要讓三門峽戴卡實現扭虧為盈,就必須提高產品的毛利率和減少企業的不必要花費。怎樣提高產品的毛利率呢?曹士強進一步解釋道,毛利率和產品的價格、原材料成本以及產能是否充足釋放有關。
對于產品價格,目前三門峽戴卡的訂單都來自中信戴卡,作為一家代工企業,在強勢的品牌企業面前想提高產品價格幾乎是不可能的,否則“代工”就有可能變成“停工”。但令人驚奇的是,曹士強硬是用“同生共贏”的理念說服了中信戴卡,使其愿意提高產品收購價格,幫助三門峽戴卡渡過難關。僅這一項,就使三門峽戴卡2012年的毛利率提高了1000多萬元。
與此同時,曹士強在自己獨創的“煤球理論”(做1個人的飯與做3個人的飯都要燃掉1塊煤球,但前者成本更高)的指導下,在沒有投資一分錢的情況下,充分發揮生產設備的潛能,在確保生產安全和產品質量的前提下,使月產量大幅提高,由2011年月均產量21.7萬只,提高到27萬只,增長24.4%以上。
而在原材料采購方面,由于重組前的三門峽戴卡資產負債率高達106%,僅每天的貸款利息就相當于送給銀行一輛價值10萬元的轎車,流動資金極缺,因此在采購原材料時,往往饑不擇食,造成原材料成本較高。重組后,由于得到了河南煤化集團的注資,三門峽戴卡2012年不僅財務成本減少了1000萬元,原材料采購也隨之減少了2300萬元。
通過提高產品價格、節能降耗,挖掘生產潛能、降低原材料采購成本、減少非生產性費用,2012年,三門峽戴卡的產品毛利率達9%~10%,生產輪轂324.7萬只,銷售收入7.87億元,利潤353.88萬元。而在曹士強赴任之初,河南煤化集團給其定的目標是“銷售收入7.3億元,虧損不超過4000萬元”。
代工標桿
今年6月17日,美國權威汽車雜志《Automotive News》(汽車新聞)公布了2012年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100強名單,中信戴卡再度成為唯一一個進入該名單的中國企業,位列第92位,較2011年排名上升五位。
這是中信戴卡成立25周年之際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禮物。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信戴卡年產近3000萬只的輪轂中,中信戴卡自主生產一部分,剩余的相當一部分是由與其合作的多家代工企業生產的。。
因此,可以說中信戴卡的成功與其眾多的合作伙伴密不可分,正如蘋果的成功,功勞也有富士康的一半一樣。
但是,2013年5月底,富士康做了件頗為吸引眼球的事——富士康國際控股有限集團改名為富智康集團有限公司。對這一改名,有網友戲稱:“換個馬甲就想終結跳樓?”來自富智康的官方解釋則是:改名為避免與其母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團混淆誤導。
而業內人士則認為,“士”與“智”之差,更表明了富智康欲擺脫單純代工模式,謀求轉型之意。其新任主席童文欣也表示,富智康更希望通過調整策略,幫助更多智能手機品牌做代工業務,降低對單一客戶的依賴。
作為中信戴卡5家最核心的合作企業之一、產能占其11.16%的三門峽戴卡會不會遭遇富士康同樣的情況?
對此,曹士強也有自己的競合之道。他告訴記者,目前中信戴卡有多家合作生產企業,相對于每年3000萬只的產能,任何一家合作企業的產能都不是很大。其實,這對于中信戴卡而言反而不是十分有利,因為從汽車行業來講,國內市場已連續多年對汽車需求大幅度增長,汽車需求的鼎盛時期已過,特別是在行車難、停車難和燃油價格不斷攀升,行車成本不斷升高的情況下,汽車市場需求增長放緩,同時也加劇了汽車零部件的市場競爭。
在此情況下,中信戴卡更重要的是發揮自身的產品研發和市場開發優勢,以提高產品競爭力。而在產品生產方面,為了保證產量和質量,并盡可能降低生產成本,中信戴卡應該適度提升生產企業的集中度,培養幾個骨干企業。因為合作企業越多,越不容易管理。
“目前,三門峽戴卡在安全生產和成本管理方面都取得了中信戴卡的高度認可。今年已經有8家兄弟企業來我們這里參觀學習。而且中信戴卡還在合作企業中專門成立了成本改善委員會,讓我任主任。”曹士強認為,可以說當前中信戴卡和三門峽戴卡雙方從理念到管理都是一致的,是互利共贏、共同進退的關系。而三門峽戴卡現在要做的就是一方面進一步加強內部的經營管理,一方面盡快擴大自身的規模,進一步提升在行業內的地位。
這一天或許已經不遠了。據介紹,三門峽戴卡和當地政府正在積極推進投資建設三門峽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屆時遷入園區的三門峽戴卡產能將達800萬~1000萬只,不僅將成為中信戴卡最大的合作伙伴,還將是亞洲最大的鋁合金輪轂單體生產企業。